宁夏保险行业协会网

论保险企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29 15:54:08 来源:   作者:

 

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副总经理  张海军

“十二五”时期,中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飞速发展,保费收入持续攀高的同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深度和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稳定器和经济建设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然而,保险业在飞速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加快行业转型,推动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保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三个要件分别是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和社会认可。

(一)盈利能力

企业要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并有持续增长的潜力,其表现就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中保证了盈利的稳步增长,同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经营中有着盈利增长的潜力;这是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险企业也是为营利而经营的经济组织,构成企业的根本标志就是营利。

(二)市场地位

企业在盈利增长的同时还一个与本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比较问题,企业要实现在行业地位的稳固,只有具备了强劲的竟争能力,才能保证在激烈的竟争环境中生存、强大。市场地位是对企业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一个反映,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反应,同时也是企业持续生存的标志。市场地位是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标志和基础。

(三)社会认可

社会认可不仅仅是指认可某一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地位,同时,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认可该企业与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相互协调的融洽状态。社会认可是社会对企业经营活动、服务质量及参与公益活动的多方面内容的整体评价态度。作为保险企业,应该在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竟争力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到企业责任。

上述三个要件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保险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说明企业的持续发展出现了问题。如果前两个要件中有一个发生显著的变化,也必然要带来另外两个要件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过程。某些变化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致命的影响,削弱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会中止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保险企业必须通过及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以上三个方面的必备条件,使其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顺利经营。

二、实现保险企业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一)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目前,保险市场份额的量指标使用的是保费规模这一单一指标。也就是说,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上占有份额的多少,即市场地位如何,是由保费规模决定的。而且,保险产品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直观感觉除了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的好坏外,更多的是看保险公司的规模有多大,规模大的企业可信度就比较强,也比较容易得到保户的信任。因而,这就很容易使保险公司在经营中陷入误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量,而不顾业务质量的好坏,盲目扩大业务量,极易带来公司利润的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了争抢业务,极易形成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竟争,造成保险市场和保险企业的双重恶化,甚至导致个别公司的衰败。因此,保险企业必须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对于新成立公司和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可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适当地追求扩大规模;对于已经走上稳步发展的公司,应该在经营中坚持以利润为中心,在追求效益的前提下保证规模的稳步增长,这是保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二)效益与速度的统一

保险企业若想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必须保证一定的发展速度。速度快了不行,会带来企业偿付能力方面的危机;速度慢了也不行,最直接的影响将是企业内部效率的低下,进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滞后于企业实力要求的效益。过快的速度或过慢的速度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两者均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速度问题给一般企业带来的危机,可能只会波及本企业或上下游企业。而保险公司则不同,若产生偿付能力危机,所波及的是保户,是各行各业的企业,是社会公众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其结果就是在损失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大大受损,降低消费者对保险行业和企业的信任度。

从保险经济学来说,应该从宏观角度看待一个企业的效益问题。一是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的一个量化指标,利润高不一定效益好。因为利润是一个短期指标,一时的高利润可能反映了生产的不均衡性,也掩盖了企业的深层次矛盾,或者反映了企业对资本增值、设备更新和扩大再生产的忽视。二是企业的市场份额反映企业的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三是企业的市场价值和企业的市场增值率,是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它反映的是一个企业的素质即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默先生在总结一些公司重构失败的主要原因时指出:当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进行了创新,而人们不能从旧的程序、旧的组织中解脱出来时,便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也就无法发挥创新的效应。保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满足员工的权利和需要。以人为中心,从根本上说,就是探索解决人的权利和需要的合理途径,这是企业效率和效益的需要。只有坚持以人为中心,不断创造解决权利和需要的途径,正确处理效益与速度的关系,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力与活力,不断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形成企业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保险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三)速度与规模的统一

当企业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发展越来越小的时候,也不会有正向的发展速度;当企业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形下,也必定不会有明显的发展速度的增长。可以说,保险企业的发展速度与保费规模的增加变化是呈正比的。现代企业管理要讲究多种管理手段的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其中的一项,它要求企业在规划未来的发展时制定出预期的发展速度,科学、合理的速度预期是企业实现适度发展规模的前提。因此,谋求保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规模的关系。

(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要实现社会责任需要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但就目前市场上的商业保险公司来看,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诞生的。除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外,在经营管理、人员配置、员工素质、产品设计方面都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客户心中理想的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社会责任”制约“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经济效益”也制约着“社会责任”,没有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发展迟缓,吸引不了高素质的人才;员工待遇不高不能形成高强度的向心力,怨声四起,没有心思做好客户服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这样难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扶贫济困、创造价值就无法实现了。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关键。保险业近年来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势头,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把社会责任的发挥和自身的做大做强紧密结合起来。换句话说,从过去保险发展的旧模式、旧套路中解放出来,按照新的发展方向,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中寻找事业空间,在主动服务经济改革中探索效益增长。正是因为坚持了以社会责任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进军责任险、扶贫、“三农”保险新领域,把资金运用与国家经济发展重心、保险改革热点密切融合,在原来业务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五)加快发展与保险监管的统一

加快发展和加强监管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和完善保险监管最终是为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服务。发展必须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并通过发展更好地完善和改进监管;同时监管也要跟上保险发展的步伐,不断自我完善来适应和进一步规范促进发展。有效的保险监管为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保险机构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使市场更加规范,经营更加规矩,竞争更加公平,进而促进保险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现实中要处理好发展和监管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六)短效和长效的统一

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协调统一,是保证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及与环境协调发展双重目标的手段。保险公司是企业,要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但是,保险企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更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保险企业长远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企业必须要关注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承担起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经济补偿或给付、参与社会管理职能、保障交易、启动消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以及补充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保险企业持续发展更深层次的含义。保险企业要明确长远目标,维护长远利益,使当前利益更好地为长远利益服务。

保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