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保险行业协会网

宁夏银行业保险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开始啦~

发布时间:2021-03-18 16:01:09 来源:   作者:

 

活动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强消费者金融决策力、风险防范意识和获得感为目的,关注老年人、年轻人等重点人群,尤其要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了解自身权益;倡导理性消费观念,培育良好金融消费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加平等、便捷地享有金融基础服务。

活动时间

2021年3月15日至3月21日

活动主口号

以人民为中心  增强金融消费者获得感

系列口号

1.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护航幸福晚年;

2.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谨防过度借贷;

3.高息回报有风险,投资理财需谨慎;

4.甄别非法金融广告,谨慎选择投资渠道;

5.安全诚信经营,理性放心消费。

 

 

 

风险提示之【老年篇】

护航幸福晚年,谨防诈骗陷阱

(一)常见诈骗陷阱

1. 冒充明星、偶像类陷阱。李阿姨最近在某短视频平台关注一明星偶像的账号,“偶像”会定期与粉丝互动。几次点赞评论后,李阿姨被邀请加入“铁粉群”。“铁粉群”实行会员制,根据充值金额划分等级,等级高的“铁粉”不仅能获得更多互动机会,还可以“入股”偶像的投资项目。李阿姨出于对偶像的喜爱办理了“铁粉群”会员,后多次购买其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直到被家人发现,李阿姨才知道自己被骗。

欺诈手法解析: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中老年人对短视频平台缺乏了解和对特定明星的喜爱精准定位受众,通过换脸技术、篡改视频字幕等手段仿冒明星身份,伪造账号与该明星之间的关联,借机兜售虚假理财产品、三无产品甚至直接要求转账。

2. “创新养老”类陷阱。张大叔在某“养老公司”推介员介绍下参加了“创新养老”免费讲座。讲座上,演讲者“洗脑式”地介绍了公司的“以房养老”计划,承诺听众可抵押自家房产参与投资:只需准备好房产证、户口簿等证件,全程由公司人员陪同办理相关手续,收到抵押款项后与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并按要求转入指定账户,即可每月坐享高息收益。张大叔非常心动,与家人商量时才发现差点误入骗局。

欺诈手法解析:不法分子利用投资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创新养老”为名行“非法集资”之实,以实现高收益作为宣传噱头,实质上将投资人房屋进行抵押借款,向投资人转嫁风险,甚至在资金链断裂后造成投资人“钱房两空”。

3. 保健品销售类陷阱。小刘意外发现父母瞒着自己购买了近20万元的三无“保健品”。沟通中,父母称有推销人员邀请他们“登记信息免费体检”,之后通过频繁上门拜访、养生讲座、免费试用等方式诱导下单。两位老人在其嘘寒问暖与“包治百病”的营销话术下几近花光了所有积蓄。

欺诈手法解析:老年人普遍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伪劣保健品推销员在骗取老人信任后鼓吹产品奇效,甚至邀请“专家”进行虚假讲解,夸大产品效果,鼓动老年人高价购买,造成受骗者资金损失。

(二)防诈骗风险提示

1. 高额返利不可信。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

2. 资金安全无保障。一些个人或平台以办理“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吸收公众资金。一方面,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非法集资应承担相应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另一方面,大量被吸收资金未实施有效监管,存在发起机构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老年人和家属需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

3.健康需求遭贻误。一些企业通过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体检、赠送礼品等噱头,向老年人进行虚假商业宣传,目的是为了高价销售假药或保健品。部分老年患者不小心掉入陷阱,不仅资金受损,甚至贻误病情。

 

 

 

 

风险提示之【校园篇】

树立科学消费观,抵制非法“校园贷”

(一)校园贷特征

一是往往利用“指标费”“服务费”或其他名目收取高额手续费,导致应偿还本金远高于实际获得贷款额。二是利用分期还款掩盖高利率真相。如一次性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看似每月仅需偿还551元,感觉压力小、较划算,但连本带息实际需还款6612元,折合年利率已高达32%。三是逾期还款条件极为苛刻,无形中承受巨额债务风险。一旦出现借款逾期,通常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或按天计算利息,并且实行复利计息或利滚利,导致陷入债务偿还恶性循环。四是往往采取威胁、恐吓等不法手段催收欠款,导致“欠款跳楼”“裸条借贷”“暴力催收”等现实悲剧屡次发生。

(二)自觉抵制校园贷

一是认清校园贷真相,谨防落入陷阱。参与或使用校园贷极易引发高利贷、过度借贷、套路贷等严重危害,不参与或使用不良校园借贷平台进行贷款。二是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和金融法律法规,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透过各种表象,辨别校园贷的本质,避免被套路。三是坚持以学业为主,树立科学消费观念。摒弃攀比心理,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做法,不攀比、不虚荣、不跟风、不盲从,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四是审慎选择金融服务,自觉抵制校园贷。若有临时性资金需求,可通过勤工俭学及各类奖学金等正规渠道合理解决,坚决做到不参与、不接触非法网贷活动;不充当非法网贷宣传员、代理人,不从中获取非法利益;不使用个人信息为他人网贷提供便利,也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为自己进行网贷。五是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不慎陷入“校园贷”“现金贷”“培训贷”及其他民间借贷纠纷的,应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情况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或寻求帮助,切勿采取冒险或极端方式解决问题。

 

 

风险提示之【信用卡篇】

关于信用卡使用的消费提示

1.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信用卡是由银行根据持卡人资信情况而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的支付工具,可以透支使用,适合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消费者应依据自身经济能力、消费能力申领信用卡,使用时做好资金安排,坚持“量入为出”的科学消费观念。

2.防止过度透支信用卡。过度透支信用卡易背负大额信用贷款,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将信用卡借款“短借长用”,如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

3.充分了解信用卡的息费支出。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逾期或办理分期均会产生较高息费成本,消费者应合理分期,避免逾期,保护个人征信。

4.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切勿将个人证件借给他人使用,以免 “被办卡”;通过正当途径办理信用卡,提供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务必注明用途,办理业务时切莫经由第三方转交个人资料,谨防个人信息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或被挪作他用。

 

 

风险提示之【个贷篇】

关于网络平台办理信用贷款及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消费提示

1.了解信用贷款及贷款保证保险知识。信用贷款是一种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实践中,贷款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往往要求借款人通过购买个人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的方式提供还款保障。建议消费者通过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办理业务。

2.详细了解网络平台业务流程及收费项目。办理上述业务时,须仔细浏览操作提示,认真阅读有关借款合同、投保提示、保险条款、告知事项、授权等相关文件或链接,在签约前对融资性业务的综合成本进行测算,确保符合自身资金需求及偿还能力。切勿随意输入个人信息,切勿在不了解业务性质、收费项目的情形下随意操作确认。

3.严格履行信用贷款及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办理个人借贷业务后,应遵守合同约定,按时还款付息。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系统。特别提醒通过购买信用保证保险办理贷款的金融消费者,除需偿还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之外,还需要承担保险费成本。

4.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伪。要增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如存在疑问,应通过官方渠道向有关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咨询核实,切不可盲目听信工作人员介绍。

 

 

风险提示之【维权篇】

“代理维权”陷阱多,依法理性保权益

(一)“代理退保”常见步骤

一是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网络等进行“代理全额退保”虚假宣传。二是诱导消费者签署代理服务协议,并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个人信息。三是唆使消费者向销售人员“钓鱼取证”,获取微信记录或电话录音作为证据材料。四是代替或指导消费者开展投诉、举报、行政复议、信息公开等,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二)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

一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代理退保过程中不法分子可能会恶意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网络借贷甚至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二是考虑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办理退保。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 “退旧保新”“高收益”等宣传。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消费者如对保险产品及服务有疑问,可以通过公司官网、客服热线等渠道进行咨询;如因保险合同或服务产生纠纷,可以直接向保险机构进行投诉;如发现保险机构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向监管部门提出举报并提供相应证据;如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保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