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保险行业协会网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养老新政不断释放利好 险企多方探索养老产业

发布时间:2023-07-06 17:43:23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肖扬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有助于我国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商业养老保险作为寿险公司新的支柱险种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

 

当前,养老问题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面临更多挑战。近日多位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领域仍存在突出矛盾,可从政策、制度、产品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参与养老金融的发展,保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养老金融核心能力。与此同时,保险业参与养老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养老金的储备、养老产业的培育以及人才护理、服务标准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推动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顶层设计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对养老事业释放了诸多利好信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制定了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目标。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8次提到“养老”。

 

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与重要工作部署,同时发布《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涉及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19.8%,预计到2035年将增至4.2亿人,占比将超过30%。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已形成“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另外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为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从家庭构成看,随着家庭人口单元越来越小,仅靠个人和家庭越来越难以支撑养老压力。从供给角度看,国内养老服务供给端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一是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但行业供给不足;二是养老社区管理良莠不齐,高品质康养项目稀缺。根据调研发现,老人普遍存在着养老资源焦虑、财富焦虑等心理困扰,也往往担忧健康误导、就医问诊困难等潜在情况,这使得许多老人的养老生活品质和尊严无法得到保障。

 

“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既要兜住民生保障底线、提供好基本养老服务,又要处理好区域平衡发展及公平的问题。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速度相比,养老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保险保障等供给,远未达到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吴玉韶认为,尽管我国养老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亟须更多市场化力量的介入,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主体合力探索“中国式”养老

“当前‘中国式养老’在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同时,客户的需求和痛点也正是市场供给的着力点。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吴玉韶表示,“金融+养老”是“中国式”养老很好的探索实践,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以精准满足养老需求,进一步做好金融与服务的连接,提供更加有效的养老服务。

 

在谈及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势时,吴玉韶表示,一方面保险公司长期经营养老保险业务,在积极参加养老社区建设和长期经营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不仅能够提供符合养老需求的服务,也有利于加强养老服务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长期市场经营中建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与网络,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近年来,为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保险业积极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并加速从多角度布局养老领域。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相关政策的落地,为保险产品带来了增量资金。据预计,下半年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数量将大幅扩容,产品多样性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此外,一些大中型险企的养老社区建设持续扩容,目前已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泰康保险等大中型险企计划将有超过10个养老社区投入市场。

 

“养老是非常值得精耕细作的领域。”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市场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应对。截至目前,中国平安构建的“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通过布局“金融+养老”“金融+健康”等产业生态,为大众提供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服务。

 

近年来,中国人寿不断在个人养老金业务、商业养老金融、长期护理保险等方面持续探索。截至目前,承保具有较强养老属性保险的准备金积累达1.7万亿元,同时还设立合计规模500亿元大健康基金和200亿元大养老基金,全力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未来养老服务领域的支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激发消费潜力。上市险企在商业养老服务领域布局已久,凭借“保险+健康”“保险+养老”服务优势,有望在养老风险管理、康养产业布局等领域实现增量收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险企发力布局居家养老

除了布局养老社区,还有险企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居家养老领域,探索出多种服务业态或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平安人寿已为客户打造居家养老和高端康养两大养老服务体系。在居家养老方面,平安人寿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以三位一体管家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2月,已有超4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权益,超1万名客户开启权益,服务覆盖47座城市,获得客户、市场的认可。

在高端康养方面,平安人寿面向高净值人群推出“平安臻颐年”,是基于“七维健康”的康养核心理念,提供定制专享的康养服务,营建有品质、有温度的康养体验,以满足高品质养老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截至目前,颐年城社区项目已先后布局深圳、广州、上海,逸享城产品线首个项目落子佛山。

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养老社区单体项目基本回报率在3%以上,通过“精耕细作”或可进一步提升至4%左右。中信建投研报显示,考虑养老社区为保险主业带来的新业务价值,保险资金的综合投资收益可以覆盖资金成本。而居家养老的盈利能力或更强,海通证券此前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多种养老模式调研后测算,从盈利能力、可复制性、市场空间等方面来看,居家养老均优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领域是一片亟待开拓的蓝海,目前来看,我国居家养老市场远未打开。”一家大型险企负责人表示,保险同业参与居家养老既有直投模式,即通过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入股相应养老护理服务机构,也有利用自身医疗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而言,国内在这一领域成熟经验较少,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业内专家看来,险企在康养服务方面具有特有价值,未来可进一步将金融、健康、医疗资源打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


保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