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期间,华泰财险宁夏分公司结合典型案例,提示广大消费者关注以下风险案例,帮助大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 隐瞒车辆用途致理赔受阻:私家车营运的“保障真空”
案例:张某以家庭自用名义投保车险,但私下从事网约车营运。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发现其车辆使用性质变更且未告知,根据《保险法》第52条“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条款,拒绝商业险赔付。
风险提示:
按需投保:车辆用途变更(如家用转营运)需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并调整险种,否则事故后将面临拒赔风险。
合规运营:从事营运需具备相关资质(如网约车认证),确保保障与风险匹配。
二、 医保卡外借成“健康污点”:投保受阻与理赔纠纷的双重隐患
案例:王某外借医保卡为家人购买降糖药,投保重疾险时因医保记录显示“糖尿病史”被拒保;后经体检自证健康,仍被部分保险公司加费承保。
风险提示:
法律风险:医保卡外借属骗保行为,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
投保影响:外借记录视为持卡人健康档案,易导致核保拒保、加费或理赔纠纷。消费者需提前自查医保记录,异常情况主动声明并提交健康证明。
三、 “代理退保”黑灰产陷阱:保障清零与信息泄露的双重危机
案例:王先生轻信“代理退保”中介,退保百万医疗险后购买“高收益理财”,不久罹患重病却因失去保障需自付20万元医疗费。
风险提示:
警惕话术:不法分子以“全额退保”“维权服务”为诱饵,诱导消费者签署委托协议,窃取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依法维权:退保应通过官方渠道办理,理赔纠纷可寻求监管调解或司法途径,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
四、 代位求偿权行使误区:忽视条款导致权益受损
案例:吴先生车辆被撞后,因第三方拒赔申请代位追偿,但因其未及时转让追偿权,保险公司仅赔付部分损失。
风险提示:
前提条件:代位求偿需投保车损险,且需书面授权保险公司追偿。
时效限制:保险公司赔付前,消费者不得放弃对第三方的索赔权,否则可能丧失赔偿资格。
来源:华泰财险宁夏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