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不必然拖战略的后腿
□萧利
日前,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公司公布了2013年精实增长指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企业战略与成本管理间紧密结合的程度越高,对公司业绩可持续性的推动力越大。
博斯公司高级合伙人兼本次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维奈·库托(VinayCouto)表示:“自2008年以来,当许多企业不得不仓促大幅削减成本时,高管在确定企业如何最好地重新定位以迎接增长和经济复苏这一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许多企业的资产报表账面漂亮,但很少有企业真正明白如何充分利用财务资源。”
对于希望削减成本并发展壮大的企业而言,博斯公司的“精实增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精实增长指数通过对三个方面的评估,衡量了一家企业成本和增长间的结合程度。这三个方面分别为:战略清晰度与一套明确、相匹配的能力间的连贯性,相匹配的资源布局和成本结构,以及支持型组织。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涉及多个行业中的近200家上市企业,计算了每家企业的指数得分,并将其与该企业过去两年中的股东总回报进行了比较。
四个关键发现
●精实增长指数,从战略清晰度与连贯性、资源协调性、支持型组织这三个关键方面综合评估某家企业的健康程度。企业的精实增长指数得分与其市场表现间有明显的关联。
●为了实现业绩的最大化,企业需要在指数的三个维度上均表现不俗——只在一两个方面表现出色并不能带来最理想的业绩。
●企业可分为五种原型,各具特点、挑战和管理重点。研究针对每种原型均给出了一系列明确的建议。
●高管层必须确定目前所属的原型,认识到哪些环节薄弱,需要做出哪些改革来迎接增长,并制定可靠的行动路线图,将增长和成本紧密联系起来。
精实增长指数
精实增长指数衡量了企业的成本和增长间结合的紧密程度(见表1)。
通过制定精实增长指数,可以协助企业探究战略清晰度和连贯性、资源协调性以及支持型组织这三大要素对一家企业的业绩有多重要;评估这三大要素中哪一个对提升业绩而言最为重要;发现企业间的共性,使得能为其制作建议,做好迎接增长的准备。
研究发现,精实增长指数得分越高,企业业绩越好。为了评估企业业绩间的联系,博斯公司计算了近200家企业的精实增长指数得分,并将其与该企业在过去两年中(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的股东总回报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企业的股东回报与其精实增长指数得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研究表明,指数得分高的企业中,73%的企业在股东总回报方面的得分也较高或者在中上水平,而指数得分较低的企业在股东总回报方面的得分也较低。
指数得分与股东总回报得分间的紧密程度随行业而呈现出差异。
最重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一旦在指数得分和市场回报间建立联系后,下一个问题自然浮出水面:在整个指数框架体系内,是否有某些特定因素能对出色的业绩给出最好的解释?在战略清晰度和连贯性、资源协调性以及支持型组织这三大基石中,各有一些因素能对股东总回报产生深远的影响(见表2)。
五大企业原型
精实增长指数将企业分为五大类型。
“战略迷茫”型企业:对战略及关键的优先事项不了解;不清楚自己在市场中获胜的关键能力;较为被动,其战略决策易受外部事件影响,方向也易被竞争对手的行动左右。
“心有旁骛”型企业:效率和效果一般;能力不够独特,不能形成竞争优势;战略不够专注,不能调动投资。
“力有未逮”型企业:对制胜所需的能力有大局上的认识,但执行力不足;具备较好的战略及一套连贯且明确说明的能力;成本结构和投资管理方法跟不上战略意图的脚步;战略和能力体系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且惯例、流程或技术通常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全身投入”型企业:具有战略重点;以情面的方式构建重点;市场效果良好;组织有待完善。
“整装待发”型企业:具备完善的战略能力;且在整个组织中得到了广泛了解;以系统化的方式引导资源流向能带来最大战略回报和财务回报的相关举措;组织架构能为关键能力提供支持,人才各尽其职,决策有效。